了谓了别,即是行相,识以了别为行相故。
现在有一些儒者,总喜欢强调中国的独特性、特殊性。人们通常以为现代性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当然,中国迄今为止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模式创造了经济奇迹。[18] 关于中国正义论,参见黄玉顺:《中国正义论的重建——儒家制度伦理学的当代阐释》(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英文版Voice From The East: The Chinese Theory of Justice(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英国Paths International Ltd,2016)。不光是他,现在儒家有一批朋友想创教。[⑦] 这是三足鼎立的格局。比如说,基督教本来也并不是欧洲的传统,后来却成为了欧洲的传统、西方的传统。
我们看整个西方的那些先发国家,比较一下他们的现代化模式,差别确实很大。反过来说,一些儒家也可能成为基督教儒家。即不是用于批评对经验上互不相容的事实的同时断定,而是为了表述如下情形:任何陈述对相同概念或观点的表达,含义必须前后保持一致,不能中间改变其用法,甚至走向反面。
矛与盾的兜售者那种卖什么吹嘘什么的行径,则几乎就是人的习性之一,更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尽管情节已经铺设好逻辑的轨道了,却有让人慢慢思索的效果。来源:《哲学动态》,2012 年第3期,第58-64页。但是,仔细想想,我就想起来我时常在梦中受过这样的一些假象的欺骗。
划界就是确定努力的目标。它要求思想前后一贯,不能相互抵触。
想到这里,我就明白地看到没有什么确定不移的标记,也没有什么相当可靠的迹象使人能够从这上面清清楚楚地分辨出清醒和睡梦来,这不禁使我大吃一惊,吃惊到几乎能够让我相信我现在是在睡觉的程度。如果这一论据能够证成性善论,它需要让人相信这种反应具有普遍性,且其性质是善的表现。孟子之前,孔子曾有性相近,习相远的模糊表达,要把它发展成性善论,至少需要完成两个思想步骤,才能使说法生效:第一步,说明人有共性,或者说存在着人性这样的东西。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
同时,它也不同于大概率现象,就像某种地理区域的降水频度或者平均温度的统计一样,这类现象与人类意向无关。同样,其他人也没能帮庄周做主体还是客体的分别,因为对庄周来说,他能接触的任何人,都在他可能的梦境中。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但对其善的性质,则给予了精到的辨析。
这种人既愚不可及,同时也缺乏进取心。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例子只能说明恻隐之心,但从心之一端到四端,需要更多的分析推论。
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韩非子却是借助对某种宣传方式的批判,表达一种看待斗争经验的思想立场。在这里,反思、想象力与逻辑分析是三位一体的事情。不满程度低者是想给生活增加理想色彩,程度高者则是对现世生活的基本否定。日常生活中喜欢或需要做梦者,多半是现实的不满足者。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庄子则是试图通过对个体自我把握能力的怀疑,瓦解世俗的或理想的自以为是的价值观。但放在一起吹,就过不了关。
于是,述梦者提出一个问题: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既然快乐的蝴蝶可以是庄子梦幻的对象,那不快乐的庄周为何就不会是蝴蝶做梦的产物呢?虽然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但谁是梦者,谁又是被梦的对象呢?因此,神奇的不是梦境,而是问题。顺着上面的思路,进一步的问题是,是否存在更低程度的善的表现?换句话说,这是我们能否找到更恰当的其他替代例证的问题。
韩非这种思想于儒、道之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绝非主流,但现代评论多将其看作代表那个时代新兴社会力量和有进取心的表现。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下面我们通过观念分析例子,看不同哲学方法之间的差异所在: 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换个角度说,其他人不管曾处于你的梦中,还是与之无关,也都有条件助你分辨你的经验是否梦境。而周与蝶则是两个互相取代的主体,恰好都没有判断自身的生活为梦境的能力。这三个片断与各自思想背景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继续分析的话,也能找到这三种不同思想态势的结构关系。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事实上,借助于对梦幻现象的分析,揭露感觉经验具有欺骗性的方法,也为西方哲学家如笛卡尔这样的怀疑论者所采用。
进入 陈少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哲学 。想象的作用不只是抒发浪漫的情怀,或者满足虚无缥缈的幻想,它是思想或知识的助手。
这几种情节看起来是信手拈来,其实都是精心设计的。当然,即使我们怀疑每天的生活都是身处梦中,也只能视其为清醒(正常)的生活。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如果我们把梦蝶的哲学主题概括为我非我,那么,它与王弼物非物的论说方式便形成有趣的对照。用哲学的术语讲,无论庄子还是笛卡尔都是怀疑主义者。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
四、想象、逻辑与反思 上述三例均系中国哲学中的经典片断。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因此,不能把人类价值的普遍性理解为逻辑的必然性,后者是不能有例外的。笔者讨论的重点不在于那些具体的观点或结论,而在于其构思或者论说的方式,目的是加深对哲学论说形态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简单的问题背后,有很玄的哲学观念。韩非思想的理智背后,有一种强烈的要求决出胜负的斗争精神。